演唱會經濟崛起:香港品牌如何靠粉絲力量創造收益?

近年香港演唱會市場急速回暖,從 MIRROR、張學友到世界級天團 Coldplay,掀起一波又一波搶票潮與城市熱話。這種現象不只帶動票務業,亦延伸至周邊經濟,如餐飲、交通、住宿、周邊商品、短租公寓及粉絲活動等,形成「演唱會經濟(Concert Economy)」的新商機。

為何演唱會能成為經濟引擎?
- 情感共鳴驅動消費:粉絲對偶像的情感連結推動高消費意願,從應援燈牌、限定週邊到跨地區追星旅遊,形成高黏性與高轉化的消費行為。
- 社交媒體帶動話題擴散:一場演唱會不僅是現場體驗,更是 Instagram、Threads 與小紅書的熱門話題,加速資訊傳播與口碑行銷。
- 活動帶動旅遊與零售:大量非本地歌迷來港觀賞演唱會,順勢刺激本地住宿、零售與景點體驗消費。
香港演唱會市場的潛力
2023–2025 年間,香港每月平均舉行逾 30 場中大型演出。根據旅發局數據,Coldplay 四場紅館演唱會期間,訪港旅客及酒店入住率明顯提升;G-Dragon 於 2025 年在香港舉辦的演唱會帶動中環及銅鑼灣的零售及旅遊消費熱潮,並為酒店、美容及時裝零售商帶來銷售增長,反映演唱會經濟效益已遠超票房本身。
CRM 如何助品牌掌握「演唱會經濟」?
CRM(顧客關係管理系統)在這類情境中發揮三大關鍵角色:
- 精準標籤與分眾:可建立「演唱會粉絲」客群標籤,依據行為記錄(如曾參加演唱會活動、購買藝人聯乘商品)進行自動分群。
- 推播時效性活動資訊:於演唱會期間推送專屬優惠(如「當日票根換贈品」、「憑票享9折」),強化活動參與度與來店動機。
- 建立週期性應援活動計劃:每月舉辦與演出相關的會員活動(如攝影打卡點、主題飲品、應援禮包),提升顧客回訪率與社群黏著度。
常見應用場景與品牌靈感
- 餐飲業可與主辦單位合作推出主題套餐,或與偶像聯乘推出期間限定甜品。
- 零售業可設置應援打卡牆、推出限定版商品與紀念贈品。
- 旅遊與酒店業者可設計「追星住宿包」,結合接送、住宿與餐飲。
- 美容與造型品牌可開設「演唱會造型日」,與粉絲共創造型體驗。
常見問題 Q&A
Q1: 非演唱會相關品牌可以參與這波潮流嗎?
可以。即使非官方合作品牌,仍可透過 CRM 推動「間接聯動」,如主題裝飾、貼文話題參與、與粉絲互動活動等吸引目光與自然流量。
Q2: CRM 如何幫助品牌在活動期間提高營收?
透過 CRM 了解顧客喜好與時機,自動推播演唱會主題優惠與限時活動,刺激現場購買與後續回購。
Q3: 是否需建立粉絲名單才能運用 CRM?
即便無完整名單,也可從社群活動、門市互動或 QR 掃碼建立初步名單,再透過 CRM 分析其行為逐步擴展資料與行銷觸點。
粉絲不只買票,也創造品牌價值
演唱會不只是舞台上的聚光燈,更是粉絲與品牌互動的黃金機會。把握這股情感經濟潮流,透過有效的 CRM 策略與創意活動設計,品牌將不僅僅是觀看者,更是文化參與者與引領者。